2006年,沙師傅在延安市寶塔區元龍寺鄉開了個面館,面館開張之後各村的村幹部經常來吃飯。“一般就是村支書、村主任、村會計。”沙師傅說,自己的面館只賣蓋澆面、炒麵,但因為外債太多、資金短缺,不得已在2012年關了門。沙師傅說,元龍寺鄉有32個村,每個村都在面館賒過賬。平均下來,每村每年能消費2000多元,都是以村委會名義公款掛賬。(11月30日《北京青年報》)
  好好的一個小面館就這樣被“小村官”吃垮了,這確實讓人痛恨。32個村,每個村子一年都會吃掉2000多元炒麵,一個村子里的小官員不多,2000多元就會是400多碗面,這豈不是每個村子每天都會在這裡吃上一碗面?一碗面再小,這也是腐敗。吃了不給錢更是囂張的表現。
  我們在辱罵這些“小村官”囂張的時候,有一個問題是不能忽視的,這就是經營理念的問題。毀掉面館的是“小村官”還有面館的經營者“沙師父”。這些“小村官”來店里吃飯全是賒賬固然不對。可是“沙師父”總是希望“背靠公款好乘涼”的經營心態也是有問題的。
  “沙師父”的面館開在了鄉政府附近。如果說,“沙師父”有所畏懼,也只能是害怕鄉政府的工作人員給其穿小鞋,害怕管理部門給其出難題,比如說工商部門、稅務部門、安監部門、衛生部門來找茬。但是,我們看到的是,到“沙師父”店里來賒欠吃飯的恰恰不是監管人員,而是下麵的村幹部。經營的地點不是村裡的一畝三分地,村幹部也沒有監督權,更沒有查處權。可以說,得罪這些村幹部們對於“沙師父”來說,不會有多大影響。要說有什麼影響,大不了這些人不來吃面。也就是說,面對32個村的村幹部的賒欠吃面,“沙師父”完全可以有兩個選擇:一是賒給他們吃,二是不賒給他們吃。
  那麼,“沙師父”為啥還是賒給這些人吃了呢?而且在一次次賒欠不給錢之後,還是義無反顧地賒給他們?從“沙師父”的話語里已經找到了答案,他是這樣說的:“生意本來就冷清,也不敢惹惱他們。”這才是“沙師父”將一碗碗面賒給“小村官”的原因。這就是生意理念的問題。你做生意豈能只是想著“背靠大樹好乘涼”?更應該吸引更多老百姓。或許“沙師父”心裡也有一筆賬,一個村一年消費2000元,32個村就會是6萬多元。這豈不是一筆好買賣?恰恰是“沙師父”眼中的好買賣害了自己。
  現實生活中,這種生意人很多。他們做生意的目標就是政府,就是官員。在中央整治舌尖腐敗之後,很多大賓館、大飯店都出現了虧損,有的商家甚至怪罪政策毀了企業。其實,他們忘記了從自身找問題,生意不能依靠畸變的公款消費,而應該在老百姓身上找市場。當一個小面館做生意的目標是那些“小村官”的時候,你這生意理念就是有問題的。把生意的關註點放到官員身上,放在政府身上,放在賒欠身上,本身就不可能長久。
  “小村官”在賒欠的時候有沒有被威逼?我想這些人還真沒有這個能力。是“小村官”毀了面館,但是“沙師父”們是不是也該放棄“背靠公款好乘涼”的錯誤經營理念呢?
  文/郭元鵬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背靠公款好乘涼”是錯誤的生意經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u38julyq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